機械行業屬于中游投資品,景氣度與宏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結合相應的政策環境分析下游的資本支出趨勢是研究機械設備行業的切入點。2011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型年,而整個“十二五”期間下游投資趨勢的結構性變化在政策調控的引導下也會比較顯著。我們認為,這種變化很可能并不是短期的現象,而是意味著機械行業的長期投資重點在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改變。
2011年表現慘淡
2011年可謂是機械股的入冬時節,回顧二級市場的全年走勢,機械全行業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13.5個百分點,位列申萬23個一級行業相對漲幅榜倒數第三,成為各機構低配的對象。申萬二級行業層面,各子行業的表現出現分化,儀器儀表子行業略跑贏整個機械,電氣設備子行業則以跑輸整個機械約5個點墊底。按具體的下游應用領域分類看,工程機械、鐵路設備、煤炭機械、船舶制造等主要細分板塊亦表現萎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內外雙驅造就過去輝煌
內需方面,過去10年,我國的機械工業總產值在基建快速推進、工業化及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以25.3%的高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的設備工具支出是在以年均24%的復合增長率增長。以房地產、“鐵公基”、重工業擴張投資為主的大資本投資項目在拉動設備需求方面功不可沒。
外需方面,經濟環境的欣欣向榮以及中國在世界工廠角色上的成功扮演,進一步成就了機械行業外延式的增長模式。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5.7%提升至2010年的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