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泵產品在中國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廣泛應用,同時泵的研發、生產、制造行業也迅速發展。隨著近年來泵業制造基地不斷向中國等亞洲各國轉移,目前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泵類生產及出口國之一。我國現在有各類泵制造企業6000家左右,形成了相當大的生產規模,具備了完善的技術、生產體系,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泵制造國之一。
就全球市場,泵行業是個成熟的行業,發展相對穩定。根據中成泵業市場資訊報道,盡管2008年全球經濟出現衰退,但2008年全球泵業銷售額穩定在320億美元,其中亞洲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根據行業數據,2009年,全球農用水泵市場需求約46億美元,預計未來需求量將以每年5%速度遞增,到2015年則將超過60億美元。
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各有關部委的領導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持續關注,我國農用水泵行業發展喜人,行業總產值已過百億。近年來,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農用水泵行業也未受到巨大沖擊,整體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發展中國家是全球農用水泵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農用水泵作為最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農業機械之一,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地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普及應用和大力推廣的階段,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很大。我國的農用水泵制造技術較為成熟,產品性價比高,出口前景十分廣闊。
由于我國農村幅員遼闊以及農民對價格的敏感性,品牌產品進入農用水泵市場存在天然的劣勢,價格高昂且銷售渠道只能到達大中型城市。因此,99%以上的農用水泵市場為廠商所占據,其中少數實力雄厚的農用水泵企業擁有較度下沉和廣闊的銷售渠道,在農村市場擁有較好的聲譽和定價權;而在我國,規模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不足30家,規模達到3億元以上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中成泵業分析指出,我國泵業應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在重視研發技術的同時,要重視生產技術的提升,要加大力度提升工藝創新能力,激勵技術人員和全體員工發揮創造性,創新生產工藝,改良生產器具和設備;要強化工裝、模具的研究和自制能力;加強引進、吸收優質工藝、優質裝備,實現在2015年裝備水平達到歐洲國家水平。
實施技術升級戰略,達成技術升級目標,要始終圍繞產品性能的提升、功能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質量保障的完善來進行。要在進一步改良老產品性能、外觀、能效、智能化水平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新系列產品的研發,實現以老帶新、以老促新、新老結合的產品研發體系。